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幼儿感官教育的设计策略

主页 > 行业动态 > 幼儿感官教育的设计策略
  • 来源:未知
  • 时间:2019-07-24 15:00
  • 人气:

幼儿园建筑面积不大,但面广量大,处处需要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与功力,于细微之处彰显品质。与感官教育相适应,在设计中注意把空间留给幼儿支配,通过建立走廊文化空间,把游乐设施与教室空间的融为一体,以玻璃取代实墙延伸空间与幼儿视线等设计方法来实现,即使对栏杆扶手、门把手的形状高度和墙角的防护处理等繁琐细节设计也不吝惜精力。


1、具有生态特征和活动情趣的总体布局


现代幼儿园源自德国,幼儿园“Kindergarten”一词本来就寓意为儿童的花园。幼儿园总体布局对生态特征和自然情趣的追求,能够使孩子享受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惬意,感知远近、高低、软硬等概念。


在幼儿园布置小鱼、兔子、小鸟等小动物的活动场所,供观察植物生长的小种植园,让儿童自由奔跑追逐的大片草地,遮荫休息的乔木花架等,都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这些活动区吸引幼儿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愿望去触摸、去活动,使他们的运动感觉、触摸感觉、平衡感觉等受到刺激强化。


设置活动区域时,各区域活动内容要合理搭配,区域的活动范围要明显,便于幼儿选择。



2、趣味化的建筑形象


幼儿具备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丰富,而幼儿园建筑本身就是一本表达童趣的生动美学教材,其特有的颜色、体块、尺度无不暗示出幼儿的“领地”所在,引起幼儿的归属感。


幼儿园建筑形象当然要从幼儿视角出发设计,丰富的建筑视觉形象,可以满足幼儿独特的好奇心和归属感,提升幼儿园的可识别性,低俗无趣的造型和过分夸张的色彩会损害他们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造型应注意尺度小巧,具有乐园情趣,推敲线脚、色彩、装饰细节。



3、开放流动与互动的空间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首次进入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是他们面对的重大课题。空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提供给幼儿适当的感官刺激,帮助他们成为敏锐的空间观察者,从关注自我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交往中培养对他人的爱与信赖感,学会养成社会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所以无论活动场地还是建筑,空间分隔要注重开敞性、流动性、多功能性,形成系统的交往空间,以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空间的自主性实现幼儿交往的多重性。